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会新闻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科普公众号

2025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创新及产业发展大会在兰州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8月19日 来源: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2025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创新及产业发展大会8月15-17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本次会议以“智汇生物技术,创新食品加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领域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共同探讨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领域的前沿进展与产业化应用。大会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兰州理工大学共同主办,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暨南大学、武汉轻工大学(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与酿酒工程学院、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红河学院云南省绿色食品中越双边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主办,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交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阜阳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甘肃省生物工程学会、甘肃省食药资源开发与生物制造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中藏药筛选评价及深加工高校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欧美同学会西北海创中心共同指导。

 会议设置了7大前沿专题论坛,覆盖了代谢工程与功能性食品开发、合成生物学与可持续食品制造、酶制剂与发酵工艺革新等热点领域。通过分论坛报告、研究生论坛及墙报展示,集中呈现了170余项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领域的前沿进展和创新活力。

会议现场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金征宇,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张宏翔,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马锟,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仁朝,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伟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兰州理工大学任海伟教授主持。

兰州理工大学教授任海伟

 

 金征宇院士在致辞中指出,生物技术引领食品产业变革,当前我们正共同见证一场静默而深刻的技术革命—全球食品产业正以生物技术为笔,重新书写人类对食物的认知与创造。作为江南大学和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参与者,我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必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本次大会汇聚了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代表,正是为了搭建一个“研-产-用”高效对接的平台。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食品产业肩负着重要使命。我们要锚定功能性食品的创新方向—从满足大众健康需求的降糖主食,到助力提升免疫力的功能产品,每一步突破都承载着守护国民健康的责任;更呼唤我们以绿色理念重塑产业生态,让制造过程焕发可持续的生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金征宇

 

 张宏翔秘书长从国家生物技术战略发展的高度,深刻阐释了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在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中的关键作用,表示生物技术已成为重塑全球食品产业格局的核心驱动力。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微生物细胞工厂精准构筑,实现了重要产品的高效生产;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突破,为粮食安全开辟了全新路径等等。在代谢工程领域,多组学技术、酶催化技术、微生物组学等的突破性进展,正加速推动食品产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赋能”、从“单一加工”向“全链条智造”的转型。本次大会以“智汇生物技术,创新食品加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一是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平台,贯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转化的全链条;二是聚焦“卡脖子”技术瓶颈,围绕合成生物学底盘细胞设计、智能生物反应器开发、食品级生物材料创制等关键领域开展深度研讨;三是培育未来竞争力,通过青年论坛、技术路演等形式,激发创新活力,为行业发展储备人才。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张宏翔

 

 马锟副主席立足甘肃省科技创新布局,阐述了科协系统在推动生物技术成果转化中的桥梁作用,特别是提出的“三个聚焦”——聚焦特色资源开发、聚焦产业瓶颈突破、聚焦科技人才培育,为甘肃打造西部生物产业高地提供了实施路径。表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生物技术的创新突破为食品加工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同时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产业融合发展,也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更是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抓手。生物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甘肃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崛起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甘肃省科协作为省委省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始终以“四个服务”工作定位为引领,持续搭建生物技术领域高端交流平台,助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马锟

 

 陈仁朝副主任指出,兰州新区是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胡焕庸线以西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使命,开发建设13年来走出一条西部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路子。希望通过本次大会的紧密联动,各位专家的科硕成果,企业家的投资意向,能够与新区的产业平台基础和政策红利深度融合,推动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在新区中试转化,更多的高成长性产业项目在新区落地建设。

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仁朝

 

 陈伟副校长代表兰州理工大学欢迎本次盛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全国同仁来到兰州。表示当前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技术突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新发展格局,也为食品加工产业从传统方式向新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食品加工创新及产业发展,既需要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组、酶工程等前沿生物技术赋能产业变革,也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全流程的范式重构,推动效率与创新的双重跃升。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未来食品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生物与食品在科学、技术、产业等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交叉与融合。本次大会汇聚了业界顶尖智慧和力量,带来了前沿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的深入研讨与交流,能够碰撞出更多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样板,更好助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

 

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伟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甘肃省智能生物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工程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张宏翔秘书长、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伟共同为“甘肃省智能生物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标志着兰州理工大学在生物制造领域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迈出了关键一步。甘肃省生物工程学会会长、兰州百源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车团结、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伟共同为“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工程校企联合实验室”揭牌,双方以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为行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甘肃省智能生物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工程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教授郑裕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金征宇,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大伟,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赵谋明,武汉轻工大学教授程水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邓乾春,四川轻化工大学教授罗惠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房玉林,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毕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李巨秀,兰州理工大学教授任海伟,阜阳师范大学教授刘勇,暨南大学教授白卫滨,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魏雪团,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教授夏小乐,楚雄师范学院教授王宣军发表了精彩演讲,全方面、多维度、深层次的解读生物技术在食品产业中的创新应用与发展趋势,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大会围绕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领域前沿技术,设立了“代谢工程与功能性食品开发”、“合成生物学与可持续食品制造”、“酶制剂与发酵工艺革新”、“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特色资源产品精深加工及功能因子挖掘”、“微生物组与精准调控技术”、“青年学者论坛”等七大专题学术论坛。通过170余场高水平学术报告,以多元化形式深入探讨生物技术在食品产业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创新成果,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为促进青年人才培养,大会特别设立研究生论坛,为青年学者搭建了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

 会议现场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领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推动了本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与会代表围绕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的前沿进展与产业化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推动我国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未来,大会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汇聚行业创新力量,深化协同合作,助力我国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