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会新闻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科普公众号

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生命·设计·智造:探索生物前沿的无限可能”科普报告会在武汉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9月7日 来源: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与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生命·设计·智造:探索生物前沿的无限可能”科普报告会2025年9月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光谷会展中心举行。报告会邀请了三位生物工程领域的科学家杨焕明马光辉李春为200余名高中生作了精彩报告,解读了基因密码、纳微载体、人工细胞工厂,分享了他们对生命科学本质的感悟、生物工程技术在新时代的战略定位与应用潜力以及科学家们在该领域做出的科研贡献,向青少年们展示了先进生物工程技术如何把想象变为拯救生命、改变社会的真实力量,介绍了生物工程技术与其他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报告会在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视频号平台同步直播,5000余名用户线上观看了视频直播。本次科普活动得到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的支持,相关科普报告录播内容将于近期在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月平台发布。

 报告会现场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张宏翔主持中介绍了本次报告会的宗旨,希望借助国家级学会的影响力凝聚科学教育力量,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为青少年学生打开一扇洞察生命奥秘、触摸科技脉搏的大门,通过科普“密钥”提升青少年对我国生物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前景的认识,助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张宏翔主持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大基因联合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杨焕明以著名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的科学经典作品《生命是什么》为主题,讲解了生物遗传的本质、DNA为人类制造危害与财富的诸多事例,以及对未来生命科学发展的期许。报告结束后,学生们对杨老师报告中提及的“生命在一定精确度下符合物理定义”“‘吃尽’负熵”等概念做了进一步咨询,并发出了关于外星生命研究的意义等精彩问题,杨焕明老师均做了详细解答,并向踊跃提问的同学赠送了他最新翻译的《生命是什么》科普图书。

杨焕明院士作科普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主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马光辉做了题为“巧妙的药物递送设计助力人类健康”的科普报告。报告以其团队开发的抗癌药、疫苗递送技术为例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述了药物递送技术的概念,及其医药价值与社会贡献。中学生们对“佐剂”和“靶向药物”的概念非常感兴趣,提出了多个关于大健康的有趣问题,涉及技术本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难点,马老师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解答了疑问,普及了药物通过抗原-抗体结合原理实现靶向递送的知识点,明确了药物递送技术尚存的一些问题,强调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鼓励青少年去丰富知识储备类型。

马光辉院士作科普报告

 

 清华大学教授、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春“合成生物制造改变社会”为主题,向青少年们普及了突破自然局限、推动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合成生物学,以其团队基于学科交叉研究拓展出的甘草源天然产物微生物合成制造成果为例,阐述了人们正在通过对合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生物合成系统设计的自动化(Biological Design Automation, BDA)。报告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关注,同学们积极询问了关于人造生命、超级细菌的诸多问题,李春教授均作了一一解答,并着重强调了科学研究的生物伦理问题,呼吁大家学会用科学思想武装自己,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李春教授作科普报告

学生现场提问

 

 报告会后,专家们向在场的学生代表赠送了学会理事长高福院士、杨焕明院士以及学会专家近年出版的科普图书,对青少年朋友们的成长寄予厚望。

        

 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为“生命·设计·智造:探索生物前沿的无限可能”科普报告会暨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科普论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